博文

第七章:气体交换

图片
气体交换 7.1 呼吸表面 呼吸表面 周围环境 例子 细胞膜 水 原生动物、酵母菌 鳃 水 鱼类 气管 陆地 昆虫 皮肤和肺 水、陆地 两栖类(青蛙) 肺 陆地 人类 呼吸表面的特征 【1】表面薄 :利于气体扩散 (2)表面潮湿: 气体需溶于水中才能进行扩散 (3)表面积大: 增加气体交换速率 (4)密集的微血管: 运输气体的管道 7.2气体交换的机制 昆虫 ~血液 不含血红素 , 不能携带气体 ~全身布满 气管 ,形成 器官系统 ~ 微气管 直接 与细胞组织接触 鱼类 ~ 鳃 是气体交换器官 ~鳃由 鳃弧 、 鳃丝 、 鳃耙 组成 ~鳃丝上有很多个 鳃板 ~ 鳃板内有 微血管 可进行气体交换 7.3哺乳类的气体交换 主要部分 主要结构 功能 鼻腔 鼻毛 粘膜 嗅细胞 阻挡灰尘 黏住灰尘与细菌 感受气体的刺激 咽 食物与气体的通道 喉 会厌软骨 声带 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发出声音 气管、支气管 C形软骨环 粘膜 使管腔撇开,气体畅通 黏住灰尘与细菌,将粘液排出体外成为痰 肺 细支气管与肺泡管 肺泡 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与组织的气体交换 ~气体交换的动力是 分压差 氧气 【1】空气从 支气管 到 肺泡 【2】吸入的空气 氧分子浓度 比肺泡内氧分子的浓度 高 【3】 氧分子 直接 扩散 入 微血管 内,和 血红素 结合成 氧合血红素 二氧化碳 【4】 碳酸氢离子 (HCO 3ㄧ )运输到 肺泡微血管 【5】 肺泡内 的 二氧化碳浓度低 过微血管内的浓度 【6】HCO 3ー 转换为 二氧化碳扩散 到 肺泡 ,再排出体外 肺泡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     肺泡与气体交换的适应性 【1】肺泡拥有广大的 表面积 【2】肺泡被 微血管网 包围 【3】肺泡壁和微血管只是由 一层细胞 组成 【4】肺泡上的微血管 直径比红血球小 气体表面积增加,时间延长 【5】肺泡内壁具有薄薄的 潮湿层 气体必须溶在液体才能被扩散  7.4 植物的气体交换 ~ 气孔 、 皮孔 是气体进出入的门户    ...

第六章:细胞呼吸与能量释放

图片
细胞呼吸与能量释放 6.1 三磷酸腺苷(Adenosine Triphosphate, ATP) ~ 线粒体(Mitochondria) 内产生 ~ 能量供应分子 A—P~P~P ~ATP磷酸键 断裂 形成ADP,并 释放能量 ~ATP释放能量进行生理活动: (1)肌肉的收缩 (2)神经冲动的传导 (3)物质的主动运输 (4)细胞的成长与分裂 ~ATP含量 高 时, 限制物质氧化 ,促进 大分子 肝糖 合成 ~ATP含量 低 时, 促进呼吸 以 增加能量 的 产生 6.2 细胞呼吸(Cellular Respiration) ~ 有机物 在细胞内经过氧化分解,形成 二氧化碳 和 其他产物 ~并释放 能量 与 合成ATP 6.2.1 有氧呼吸(Aerobic Respiration) ~细胞内的 有机物 和 氧 在 酶的催化 下产生 二氧化碳、水、释放能量 ~同时 合成大量ATP ~过程: (1)糖酵解(Glycolysis) 葡萄糖 分解成两个 丙酮酸 ,放出 2 ATP、2 NADH 和少量 氢 (2)链接反应(LInk reaction) 当 丙酮酸 通过线粒体膜时,与辅酶结合成 乙酰辅酶A(Acetyl CoA) 并释放 2 NADH 和 二氧化碳 (3)克雷伯氏循环(Krebs cycle) 乙酰辅酶A 在线粒体内分解成 CO 2 和 氢 ,放出 6 NADH 、 2 FADH 、 2 ATP (4)氧化磷酸化 (Oxydative phosporylaytion) 和电子转移系统 (Electron Transfer System)  氧化 NADH 与 FADH 后的 电子 经过电子转移系统合成 32 ATP, 且使 氢 与 氧 结合成 水 6.2.2 无氧呼吸(Anaerobic Respiration) ~ 有机物 通过 酶的催化 下分解,释放 少量的能量 (1)C 6 H 12 O 6 (葡萄糖)⟶2 C 3 H 6 O 3 (乳酸)+ 2 ATP ~当动物进行剧烈运动时,肌肉用氧的速率快,血液中的氧供应不及 ~为有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与大量的乳酸 ~乳酸导致肌肉疲劳、酸痛,这些都是氧债(oxygen debt) ~当氧回复供应后,大部分乳酸会在肝脏转换为葡萄糖 (2)C 6 H 12 O 6 (葡萄糖)⟶2 C 2 H 5 OH(酒精)+...